谁最有可能收购国美 国美电器的大股东
国美电器的大股东
黄光裕
黄光裕失租敏去控制权,但是仍然是国美的最大股东,主要不增发股票稀释黄的股权,黄在国美的地位不会动摇。
按照目前的股权比例,只要国美挣钱,黄就能获得1/3的收益。国美黄光裕方美有通过决议,并不代表股东都偏向陈晓,只是担心动荡会引起股价剧变,才选择保持现状。
只要黄方有合适的人能掌控国美,形式就会改变,所以结果对黄的影响不大,只是控制权没了,所有权还在手上。
扩展资料:
企业战略
1、供应链
以商品经营为核心,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供应链平台。同时通过开放ERP信息化平台,在订单、库存、对账、结算等环节与供应商实现信息共享,以提升周转效率、降低缺货率;并提高了与供应商合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门店布局
国美通过加速优化和关闭低效门店,改善门店购物体验环境。国美2013年半年报显示,上市公司部分新增门店35家,关闭门店70家,门店数(含大中电器)达1073家,覆盖全国250个城市,同时国美还有543家非上市公司,因此国美集团总门店数为1616家。
通过招租和退租等方式,上市公司部分优化门店面积约2.84万平方米。2013上半年集团单店销售和每平方米销售实现了同比及环比双增长,同店销售增长达到15.1%。
3、采购模式
2013年年初国美提出“低价、高毛利”的对策纤型纤。通过自主经营和平台经营模式进行新品类的扩充,提高商品丰富度;把商品分为高、中、低端三类,扩毁仿大中低端的产品线。通过一步到位的采购方法,来降低采购成本。
当时低价包销商品约占国美收入的20%,差异化订制的商品也约占收入的20%,常规化商品的收入约占50%~60%。通过这样的采购和商品策略,国美兼顾低价和高毛利。
4、物流运输
1998年,国美在中国家电零售行业,成立了以高度信息化为平台的物流系统,取消门店库房,过渡到集中配送模式,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2005年10月,国美在总部成立了物流机构。国美物流中心下设项目部、运营管理部、检查培训部三大部门。
项目部对全国仓储资源的整合,负责引进物流新技术并规划国美物流系统的发展方向。运营管理部负责全国的商品调拨、市内配送指导、库存商品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与管理;截至2013年2月,国美在全国由49个分部物流中心, 200多个二、三级市场外设库。
5、黄金电商
2014年9月19号,一家3500平方米的黄金零售门店即将在北京西三环开业,这家门店的主人就是黄光裕。虽然黄光裕仍深陷囹圄但并不影响他对国美的全盘掌控,上半年国美电器上半年营收291.2亿元,同比增7.4%;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115.2%。
更为喜人的是国美线上交易额同比提升53.7%,其中二季度单季提升64.8%。
黄光裕为国美的黄金生意设计了一条以线上为主、发展线下的O2O商业模式。2014年3月,多边金都网上商城上线。其未来的规划是要在2020年,线上业务要覆盖全国,甚至明确要求“并不追求店面数量”。多边金都的线上零售渠道共有四个。
除了自己的网上商城,国美在线已经上线了“多边黄金”的入口。此外,国美还选择了在天猫与京东开店。从天猫和京东的实际销售业绩来看,显得相当惨淡,天猫的店铺首页促销甚至还是7.18上线时候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美电器
苏宁收购国美几个门店
最新消息称,苏宁易购已经完成了对国美电器门店的收购交易。苏宁被允许收购国美电器位于上海、成都和重庆的三家门店,其中包括两家位于成都和重庆的分店和一家在上海的旗舰店。据悉,苏宁将继续加强在重要城市地区的线激销下实体门店布局,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品牌铅铅手认知度。此外,苏宁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在家电、3C等领域的业务范围,加强新零售形态下的综合竞争力。整合后的苏宁国美门店也将继续服务原有客户,同时也将为更多的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更优槐嫌质的电器消费体验。
罗姆尼的资本岁月:贝恩资本与国美
美谚有云,金钱是政治的母乳。美国总统选举向来被美国一些媒体称为“烧钱游戏”,金钱在选举中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如果没有足够资金,没人敢去竞选美国总统。就资金实力而言,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有足够的自信,因为他曾创立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并任首席执行官近15年。
个人净资产约2.5亿美元,堪称史上最有钱的总统角逐者罗姆尼,可谓是奥巴马旗鼓相当的劲敌。回顾他的资本岁月,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的选举政治。
初试啼声
罗姆尼出生在一个商业氛围和政治氛围同样浓厚的家庭,其父乔治·罗姆尼原为美国汽车公司掌门人,曾担任过三届密歇根州州长,并于1968年参选美国总统,但在共和党提名战中败给尼克松。而他的妈妈,兰诺·罗姆尼,也曾于1970年竞选美国参议员。
1975年,28岁的罗姆尼获得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法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这一年,毕业后的罗姆尼加入了波士顿顾问集团。1978年,罗姆尼出任另一家管理顾问公司贝恩策略咨询公司副总裁。当时,贝恩咨询创始人比尔·贝恩对罗姆尼作出如下评价:“既肆扰非常聪明,又不甘于只做分析师,具有做企业家的兴趣。”
事实证明,比尔·贝恩很有眼光。1984年,罗姆尼与三位合作伙伴共创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并任首席执行官。多年以后,贝恩资本的名字在中国市场与国美电器密不可分。2009年6月22日,贝恩资本以约19亿港元抄底国美。2011年8月,国美电器股价攀升至近4港元,假如贝恩资本当时变现,可赚取约45亿港元,投资收益率达249.45%。
贝恩资本创立之初,即使加上4个合伙人,也总共才7名员工。但此后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公司目前管理资金超过650亿美元,业务涉及私人股权、风险投资资金、上市股权对冲基金和杠杆债务资产管理,为全球各行业超过250家企业提供私人股权投资和附加收购服务,总部在美国波士顿,并在上海、香港、东京、纽约、伦敦和慕尼黑等地设有分公司。
贝恩资本最擅长运作的方式是杠杆收购,即利用自身资产作抵押进行融资,并收购其他公司,以在交易中将现金开支降至最少,并倾向于对被收购公司实现绝对控股。罗姆尼曾称:“杠杆收购必须精准,因此我不会去投资新成立的企业,成槐态熟的企业更符合贝恩资本的胃口。”
2002年贝恩资本收购美国连锁快餐巨头“汉堡王”,2003年投资华纳唱片,2004年收购加拿大连锁企业一元店,2007年携手中国华为收购美国网络公司3com,2009年入股国美电器……创立至今,贝恩资本共投资超过300家公司,对华纳唱片、“汉堡王”等公司实现绝对控股,涉足IT、零售、餐饮、娱乐等众多行业。
最近,《时代》周刊在一篇揭示罗姆尼资本岁月的文章中总结:在任贝恩资本领导人15年的历史表明,罗姆尼在抓住机遇方面要慢得多,总在寻找每个交易隐藏的不足。他听取对立观点,只有在与合伙人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才会投资。他非常小心谨慎,要求其合伙人高度关注那些可核实的数据,拒铅雹源绝对商业前景的主观判断。
在商业运作方面,罗姆尼的确是难得的天才。他在贝恩资本的15年间,该公司年投资回报率达113%。1990年,罗姆尼被召回面临财务困境的贝恩咨询,一年后该公司扭亏为盈。
1999年,美国盐湖城200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出现3.79亿美元预算缺口,为应付财务危机,罗姆尼临危受命,被聘为奥组委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在这里,他再次发挥出自己的资本运作天赋,大幅改组组委会,增加筹款,削减开支。此次奥运会最终盈利1亿美元。
功过是非
贝恩资本是罗姆尼的得意之作,常被其支持者拿来说事儿。罗姆尼也曾告诉过潜在支持者,他在贝恩期间是如何帮助启动或重建史泰博、达美乐比萨及Sports Authority Inc.等公司、创造了10万多个就业机会的。罗姆尼认为,他在贝恩的供职表明他了解该如何推进企业的发展。然而,罗姆尼的政治对手们却不这么看,他们抓住贝恩资本的小辫子进行攻击,说他是靠美国资本主义的黑暗面发财的。他的对手竭力想用他在贝恩供职的经历进行反击。佩里发了一条广告说,罗姆尼“通过收购公司和解雇工人赚了数以百万计的财富”。金里奇说,罗姆尼应该“返还所有他在贝恩期间通过让公司破产和解雇员工赚来的钱”,因为他是“一个企业掠夺者”。
罗姆尼称裁员和破产是资本主义体系的必然产物,并说在某些情况下,裁掉一部分人员可能会拯救公司其他部门。罗姆尼回应金里奇说:“难道他不懂经济是怎么运作的吗?在实体经济中公司的成败是常事。”
贝恩资本发言人说,无论是在经济强盛时期还是疲软时期,公司在促进业务增长及扭转业务局面上的成功率都很高。反对者找出的一组数据显示,罗姆尼掌舵贝恩资本的15年间(自1984年创立到1999年初),总共投资了77家公司,但截至贝恩首批投资的第8年年底,超过五分之一的公司不是申请破产重组就是关门大吉,有时还有大量的裁员。还有近一成的公司问题太大,贝恩投资的所有资金都付诸东流。
在此期间,虽然贝恩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回报,但大都只是来自其投资的很小一部分。超过70%的资金收益来自10项交易。更有趣的是,在贝恩投资者获得最大收益的10家公司中,有4家后来上了破产法庭。
长期以来,罗姆尼竞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成功领导公司的经历让他成为扭转问题重重的美国经济的最佳人选。但反对者对贝恩资本的研究,让这一推销方式大打折扣。因为贝恩所投资的公司陷入困境的比率似乎比某些同时期的收购公司要高。
同样的数据,罗姆尼的支持者却从中为自己的支持对象找到了理由,他们认为,有些公司是在贝恩助其上市或出售几年后破产的,将其与贝恩牵扯在一起是不公平的。其他人则认为,贝恩及其前任领导可能还是对未能让公司保持强劲业绩负有一定责任。
贝恩资本显然认识到,他们十几年前退休的合伙人罗姆尼在竞选总统期间,他们的业绩记录会遭到审查以及曲解。因此,贝恩的发言人指出,反对者的评价“用了一种从根本上存在缺陷的方法,不公平地把很多在我们不持股或控股时所发生的事怪罪到我们身上,而忽视了数十项成功的风险资本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