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CPU的性能指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是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

cpu主要性能指标:

1、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就是CPU的工作频率。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通常说的赛扬433、PIII 550都是指CPU的主频而言的;

2、总线速度:一般等同于CPU的外频。内存总线的速度对整个系统性能来说很重要,为了缓解内存带来的瓶颈,出现了二级缓存,来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内存总历并线速度就是指CPU与二级(L2)高速缓存和内存之间的工作频率;

3、工作电压: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电压。早期CPU(386、486)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发展到奔腾586时,已经是3.5V、3.3V、脊烂腊2.8V了,Intel最新出品的Coppermine已经采用1.6V的工作电压了;

4、协处理器:协处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浮点运算,自从486以后,CPU一般都内置了协处理器,协处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于增强浮点运算。现在CPU的浮点单元(协处理器)往往对多媒体指令进行了优化;

5、流水技术:流水线pipeline是Intel首次在486芯片中开始使用的。流水线的工作方式就像工樱滑业生产上的装配流水线。在CPU中由5~6个不同功能的电路单元组成一条指令处理流水线,然后将一条X86指令分成5~6步后再由这些电路单元分别执行,提高了CPU的运算速度;

6、超线程:可以同时执行多重线程,能够让CPU发挥更大效率,减少了系统资源的浪费,可以把一颗CPU模拟成两个CPU使用,在同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来提高性能;

7、制程技术:制程越小发热量越小,这样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CPU效率也就更高。

cpu三大性能指标

cpu三大性能指标是主频、外频、倍频系数。

1、主频

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或千兆赫,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陵漏数据的速度。通常,主频越高,CPU处理数据的速度就越快。

2、外频

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尺芦烂。

3、倍频系数

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哗亮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

cpu性能:

1、工作电压

CPU的正常工作电压的范围比较宽,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这时候CPU的核定电压为5伏左右。后来CPU工艺、技术发展,CPU正常工作所需电压相较以前而言越来越低,最低可达1.1V,如此低电压下的环境,CPU也能正常运行。

2、总线方式

一般来说,我们把CPU内部的总线结构分为三类:单线结构,由一条总线连接内部所有的部件,结构简单,性能低下。双总线结构,连接各部件的总线有两条,被叫做双总线结构。多总线结构,连接CPU内各部件的总线有3条及以上,则构成多总线结构。

3、超标量

超标量是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可以执行一条以上的指令,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难想象的,只有Pentium级以上CPU才具有这种超标量结构。

CPU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cpu的性能指标有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和制程技术。

1、主频

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

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

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这样会陆巧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3、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

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4、制程技术

制程越小发热量越小,这样就可以集成更多的晶体管,CPU效率也就更高。

扩展资料:

中央处理器即CPU,CPU从雏形出现到发展壮大的今天,由于制造技术的越来越先进,其集成度越来越高,内部的晶体管数达到几百万个。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或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早源键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个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

3、前端总线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

4、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

5、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

6、cpu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裂滚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7、内核和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5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8、制造工艺

制造工艺的微米是指IC内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距离。制造工艺的趋势是向密集度愈高的方向发展。密度愈高的IC电路设计,意味着在同样大小面积的IC中,可以拥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复杂的电路设计。主要的180nm、130nm、90nm、65nm、45纳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央处理器性能指标

相关专题: 性能指标 三大

装修百科

装修热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