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危害 氟利昂有哪些缺点和危害?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氟利昂有哪些缺点和危害?

经过50多年的使用后,氟利昂的缺点和危害也逐渐被人们发现。特别是氟利昂-12和氟利昂-11,它们的渗透能力很强,容易漏气,不易发现。这种气体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400℃以上时,便分解成有毒的氟化氢和氯化氢,并放出有毒的光气。

更为严重的是,氟利昂能破坏大气的臭氧层,使臭氧层出现空洞,已经成为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之一。

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的高能紫外线,臭氧层是保护地球免受太阳紫外线等宇宙辐射的防御体系。而高能紫外线对人和动物的健康影响很大,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引发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在对流层中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在强烈的太阳光辐射告肢作用下,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会袜斗世离解出氯原子。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后,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销哪定,很快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连锁反应,一个含氯氟利昂分子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禁止含氯氟利昂的生产了。1987年出台的大气臭氧层保护的重要历史性文件《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到2000年全球的氟利昂削减一半。中国也履行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氟利昂怎样破坏臭氧层的?

具体如下:

氟利昂中,对臭氧层危害最大的属CFC类;HCFC对臭氧层的破橘贺裂坏力较弱;HFC则对臭氧层无害,但对温室效应有一定影响。

大多数常用氟利昂对环境有显著的危害。上表中R152a和R142b两种氟利昂对环境危害相对低,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不含或仅含一个氯原子,一个以上的氢原子和氟原子。它们在自然界的圆闭稳定性都比较差,不会对臭氧层构成威胁。

对臭氧层有危害的实际上是氟利昂中的氯元素,而不是氟元素,所以通常所讲的“无氟”概念,不管是讲无氟里昂,还是讲无氟元素,都有不准确之处。

氟利昂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在对流层的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称为“自由基”),然后同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极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如此周而复始,结果一个氯氟利昂分子就能破坏多达10万个臭氧分子。即一千克氟利昂可以捕捉消灭约七万千克臭氧。

由于臭氧层保护地球表面不受太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破坏后将会影响生物圈的动植物界,特别是会使人类皮癌患者增多。大气中的氟利昂R11和R12的含量在增加,臭氧浓度在降低,甚至使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出现,会造成:

1)使微生物死亡;

2)使植物生长受阻,尤其是农作物如棉花、豆类、瓜类和一些蔬菜的生长受到伤害;

3)使海洋中的浮游生物死亡,导致以这些浮游生物为拍晌食的海洋生物相继死亡;

4)使海洋中的鱼苗死亡,渔业减产;

5)使动物和人的眼睛失明;

6)使人和动物免疫力降低。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

臭氧层被破坏,导致宇宙中有害的离子流容易进入地球.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兄歼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但是波长为200~315纳颤陆米的茄尘顷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
温室效应是一些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导致的,他们吸收了一些本来应该回到宇宙的热量.

相关专题: 氟利昂 臭氧层

装修百科

装修热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