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哪里 中国传媒大学在哪里?
中国传媒大学在哪里?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一号。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穗毁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兄族盯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学校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传媒大学-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在哪个城市哪个区
中国传媒大学在北京市朝阳区。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核启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旅好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办学67年来,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以培养“弘道崇德、经世致用”的传媒人为己任,培养了大量党和国家所需、能够应对未来媒体挑战、驰骋于国际舞台的优秀传媒人才,为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励精图治,以系统化思维改革创新,以全新理念对学校进行战略性综合布局,统筹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学校面貌、师生风貌焕然一新。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以管理质量、教育质量、工程质量“三质量”提升为统领,秉持“上手快、筋骨壮、后劲足”的中传特色育人模式,传承弘扬“忠诚、自信、包容、竞先”的中传文化基因,实施“五个一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改镇如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所获荣誉:
1、2021年8月,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授予“理想照耀中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誉称号。
2、2021年12月,2021年首都高等学校游泳冠军赛(线上比赛)顺利举行。中国传媒大学获得了乙组团体总分第三名。
3、2022年2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4、2022年4月,中国传媒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5、2022年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在哪个区
中国传媒大学在北大饥京朝阳区。
扩展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凯仿并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亚洲校园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设有21个教学科研单位,84个本科专业;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1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职工1969人,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截盯迹至2021年4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
学校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教授、专家和学者,110余人次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要人才项目,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3人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学校设立资深教授、白杨学者、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聘请众多大师、名家和学者担任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