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桐子树种植基地 在广西钦州种植桐子树可以不
在广西钦州种植桐子树可以不
在广西钦州种植桐子树可以,小桐子树种植技术如下:
一、小桐子树育苗种植技术:
1、苗床的选地要求。由于小桐子树对土壤的酸碱性无特殊要求,故用苗床育苗的土壤也不用特殊改良,只需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无杂草,无建筑垃圾与杂物的壤土或山土均可,北方地区也可选择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育苗。
2、小桐子的播种季节。在亚热带以南地区,小桐子可全年播种,不受季节影响。在亚热带以北地区,通常可于每年的9月份以前播种育苗,当年生的幼苗株高可达1米左右。
3、苗床的播前灌溉。经平整后的苗床,应保证土壤的相应潮湿,如土壤过分干燥,应对其进行适当灌溉,灌溉的地表只需保持适当潮湿即可,不用大水漫灌,待稍干后即可进行播种。
4、种子的播前处理。购买回来的种子要先消毒,用5000倍的高锰酸钾(水500份,高锰酸钾1份)浸泡种子半个小时左右,取出后洗净,用常温水浸泡10-14个小时,取出后用干净河沙层积,大约经过7-20天左右基本可以出齐。经浸泡消毒后的种子,可大大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同时也能明显缩短种子的发芽时间,对后期的幼苗生长极为有利。
5、苗床的尺寸要求及播种方法。为利于日后的田间管理,可采用条播法育苗。按行距20厘米掘一条深约5厘米的条沟,然后将种子以株距5厘米左右的宽度均匀播入土内,同时用土将种子覆盖完全,如遇天气连续干旱无雨,还应将播种后的地表踩踏1次,防止地表水分过度蒸发,不利于种子的及时发芽。
6、苗期的田间管理。苗出齐后晴天每天浇一次水,阴天少浇或不浇,保持苗床的湿度在60%左右,水分过多过少都不好。播种后的小桐子种子经5~10天后即可发芽出土,小桐子的幼苗生长极为迅速,在亚热带以南地区,待苗高达50厘米以上,即可选择雨季进行大田分栽造林。苗期的小桐子还应及时铲除苗床内的杂草,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
7、幼苗的移植分栽。在亚热带以南地区,小桐子幼苗移植造林可全年进行,不受季节影响。在亚热带以北地区,于落叶后的第2年春季开始进行分栽。亩均用苗量可达200株左右。平原地区的造林用量,可借鉴以上情况,以不低于200株计算,小桐子造林栽植的株行距为2米×1.5米。
二、小桐子树大田种植技术:
1、选地整理,土地主要以荒山荒地或疏林地,小桐子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清理坑周50厘米范围内较高杂草,按株行距2米(呈品字型交叉),挖穴深度、宽度、长度分别为60厘米×50厘米×50厘米,最好在种植前3个月开始挖穴,敲碎土块,整平待种。
2、选择直径2厘米左右,高35厘米左右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小桐子树苗木。种植株数:平地建议每亩种植240-270株左右,如果管理技术到位的话,可以种植320株左右,坡地建议每并手基亩种植200-240株左右,山地建议每亩种植120株-180株左右,6-8年后间伐 。
3、种植前树坑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禁止化工肥料直接接触树根和干旱施肥)。每穴施过磷酸钙5公斤左右,农家肥15-20斤,复合肥3-4斤左右,以后每年追施2-3次肥。
4、取小桐子树苗后用一定比薯凯例杀菌和营养药水整株消毒,消毒后药水加少许泥混合糊状用以树根浆根国。
5、小桐子树种植时间全年可以种植但以清明至中秋最佳,树苗栽种后淋定根水(可在雨后土地充分湿润后种植) 。种植后喷施除草剂1-2次,以后每年喷施1-2次,基本上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
6、随时查看种植情况,小桐子树病虫害主要以预防为主,以免幼苗遭受破坏死亡。
7、发现小桐子树缺肥应及时补充,只有足够营养才可以保证树苗健康成长.施肥应以有机肥或(15:15:15)式比例复合肥在树冠边缘下挖浅沟,并将肥料掩埋,发挥充分保水保肥。
8、后期注意事项。以后每年可视生长情况给以相应施肥与定型修剪,充足的土壤肥力与良好的树形可大大提高小桐子的长势,还能提早进入挂果期。同时,值得注意的绝谨是,小桐子树的生长地应保证足够的光照强度,在光照不足的树荫下,会出现生长不良现象,也会影响其后期的结实率。生长良好的小桐子成苗3~5年后的高度可达3~5米,亩均干果产量可达500千克以上。
如何种植油桐树
油桐又名桐子树、光桐、罂子树,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油料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广泛分布于我国l5个省区近200个县市,中心栽培区为川东、鄂西、鄂东北、湘西等。近几年来,国内油桐生产出现大滑坡,年桐油产量由原来的l0万吨左右下降为5万吨左右,而目前国内外对桐油的年需求量为l5万吨,市场缺口比较大。现把栽植油桐应掌握的基本技术介绍如下。 1、建园整地 建园的主要工作就是整地。不同的地势、不同的土壤都有不同的要求。 (1)梯级整地 油桐丰产林的整地,要求普遍采用梯级整地。用半挖半填的哗租办法,把梯面一次修好,改成若干水平台阶,上下相连,形成阶梯。每一个梯面为一油桐栽植带。梯面距离、梯面宽度因坡度和栽植株行距的不同而异,一般是坡度越大,梯面越窄。梯壁可采用石块和草皮混合堆砌而成。梯面反坡向内倾在内侧开宽 30厘米、深l5厘米的竹节沟蓄水。梯级整地适宜在缓坡地进行。 (2)带状整地 坡度25度左右的地区不宜采用梯级整地,因为填挖多,坡面动土太宽、梯壁高、壁埂不牢,容易崩塌,所以应采用“等高带状整地”或等高沟埂”的方法。等高带状整地,沿山坡等高线按一定宽度开垦,带与带之间不开垦,留生土,每隔3~5带开一等环山沟截水。等高沟埂,沿山坡等高线开沟,将挖出的土堆放在沟的下方,在埂的半壁栽树。沟深30—40厘米、宽4050厘米,沟距应根据栽植密度而定。 (3)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大、土壤疏松或石山区宜采用此方法。按照栽植点要求的距离,只在栽植点周围一定范围内整地。如鱼鳞坑整地,就是在与山坡水流方向垂直处,环山挖半圆形植树坑,一般长1米、宽50厘米、深25厘米,在坑内积土,使坑面成水平,并在坑下边筑成半环状土埂。 2、植苗造林 油桐造林有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方式。直播造林就是将经过精选的油桐种子,直接播种到整好地的穴中,方便省工,是油桐造林的传统方法。而在“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渠旁)、“四边”(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桐农混作的栽植方式中,常以植苗造林为主。 (1)培育壮苗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①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l:l,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l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饥凳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②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l5—20厘米。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克),不重叠,冉覆土l0-l5厘米,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苗床四周开沟排水,以防积水。第2年3月或4月上旬,取已发芽的弓形苗造林。未发芽的种子继续埋入土巾,5~7天后再挖第2批弓形苗,连取3次,第3批后弃之。 (2)起苗移栽 起苗移栽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大田育苗,起苗时宜下雨之后、苗圃地湿润时进行。土壤干燥时,要在移栽前两天将苗圃地浇足水,使土壤湿透,以保证起苗时不致过度损伤根系。如果距造林地较近,而苗木根系义能带宿土,应尽量带土造林;如苗圃距造林地较远, 起苗后则应立即用黄泥浆蘸根,保护根系不至于十燥。 (3)栽植密度 “四旁”零星栽植:因地烂芦旅制宜,株距5-6米,每亩l0~l5株。“四边”栽植:在丘陵坡地的 二三台地边,可按地边每5-6米栽植一株四五台坡地,可在地边斜坡上按株行距(4-5 ) x (5-6)米多行式栽植高台坡耕地,在地边、沟边、路道边单行和多行栽植。 桐农混作:除在“四边”栽植外,也可在耕地中因地制宜稀植桐树,每亩5-7株。 (4)定植要求 按株行距定点开穴,穴的大小为80 x80 x70厘米,定植前20-30天在穴中施人土杂肥10--11千克、腐熟饼肥1千克、磷肥1千克。 (5)造林时间 栽植最适宜的时间为2月中下:旬,在油桐分布区的北缘可以延至3月上中旬,南缘可提早至2月初。另外,造林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分层填土压实,根茎要低于地面2-3厘米,并保湿。
桐子树的叶子有什么用???
桐子除了能制造生物柴油拆握,另外桐子叶子及其提取物还具有较广泛的生物活性,可从中开发出具有抗癌、抗病毒、杀菌、杀虫等药物,在医药、化工、农业中都有广泛应用。
桐子树分布于中国陕西、河南、江苏、姿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旅册庆、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越南也有分布。通常栽培于海拔1000米以下丘陵山地。
扩展资料:
苗木培育方式有两种:
1、营养袋育苗。营养土配方为土杂肥、林地表土、腐熟饼肥、磷肥5:5:1∶1,将其充分拌匀、装袋。将种子用50-60℃温水浸泡12个小时后,取沉底的种子,于2月下旬播种入袋,每袋1-2颗。当小苗在拱苗期至展叶前,移苗上山定植。这种方法成效较好,可避免伤根。
2、大田育苗,低床密播,随采随播。秋季桐籽采收后,选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整地作低床,床宽l米,深15-20厘米。将床底部平整后,密播一层种子(每平方米播种2.5千克),不重叠,再覆土10-15厘米,使床高出两边步道,床面覆盖稻草或杉树枝,以保湿防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桐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