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古代各个朝代的砖 长城每个朝代的砖会一样吗

Tips: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长城每个朝代的砖会一样吗

不一样。
秦朝长城不是用砖建造的,一般是用附近的石头切成石片,磨平后干砌在城上的。内蒙境内有一段是用当地黄土加红柳枝堆砌起来的。
明朝长城就是正儿八经地用青砖垒起来的,当然内部还是土方。

长城砖均为青灰色,沙泥质。由于各窑口土质不同,个别砖含杂质量较大。长城砖按其形制和用途可分为长砖、方砖、垛口砖、望孔砖、射孔砖、旗杆砖以及城墙上截断流水使其排出墙体的流水砖槽,而在长砖和方砖中又有带文字砖和无文字砖两类。下面一一介绍。
长砖:这类砖是城墙及其附属建筑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泥质,青灰色,质地坚硬,个别砖内含大粒粗砂。正面较光滑,反面粗糙。尺寸绝大多数为长37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在迁西县大岭寨砖窑内发现的烧好未用的长砖,尺寸为长41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在迁安县白羊峪附近的一座谎城,其城门砖也属长砖,尺寸为长47厘米、宽21厘米,厚12厘米。
方砖:泥质,青灰色,质地坚硬,正面较光滑,反面粗糙,长宽37厘米,厚9厘米。方砖大多用于城墙顶部的水漫铺地,有些敌台内部基座表面也用方砖铺地,如迁安县徐流口1号敌台内就是方砖。
垛口砖:可分为垛砖及垛顶砖两种。垒砌垛部的砖一般为一侧呈三角形,一侧为长方形,三角形的一侧位于垛口处,使垛口形成抹角以扩大视野,而不是方形的垛口,这类砖宽度为墙宽,约49厘米。因为垒筑的需要,墙体必须压缝,所以又烧制出将垛砖纵向一分为二的青砖,宽度为整块垛砖的一半。垛顶砖两侧呈坡形,中部成脊,表面光滑,底面粗糙,横断面呈三角形。但也有的垛顶砖其两侧三角形状并不相同,一端角度较大,一端则呈锐角。尺寸为边长21厘米,脊长37厘米,角度较大的三角面三边尺寸为25厘米、36厘米、16厘米,锐角三角面两边尺寸为28厘米、27厘米。
望孔砖:方形,中部有一近圆形的穿孔,表面光滑并饰凸形卷草纹,背面无纹卜启饰且粗糙,泥质,青灰色,质地坚硬。长宽20厘米,厚9厘米,中孔直径15厘米。
射孔砖:预制,大体为方形,但在中部至底部为一穿孔,孔的上半部拱形,下半部长方形。泥质,青灰色。有些射孔砖在表面模印凸形卷草花纹。长宽25厘米,厚9厘米。孔高16厘米,宽9厘米。但个别地段城墙很多射孔是垒筑城墙时预留下的方形孔,只在射孔上面的长砖上磨制出花纹,形成颇具特色的砖形。这类射孔砖基本为长方形,与普通长砖尺寸基本相同。
旗杆砖:同旗杆石一样置于垛口处,起垛口基石的作用,形状也大体相同。在唐山境内长城调查中,仅在迁安县小官北段的长城城墙上发现过旗杆砖,而且所有的旗杆砖均在内侧城墙上,是与长城砖同样烧制的。总体为长方形,砖正面两侧呈坡形,中间成一脊,两侧凹进成三角形垒砌在墙体上。总长80厘米,宽44厘米,中孔直径5厘米,深2.5厘米。
流水槽用砖:包砖城墙大约隔23米设置一处排水孔,使城墙表面的水能排出墙体,这就需要在城墙水漫上垒砌一排高于水漫的挡水设施,使水在此处顺沟槽流向排水孔,排水孔处设吐水石槽。这挡水设施就是用长方形青砖横向侧砌于水漫之上,凸出表面的部分将方棱磨制成圆形。
单字砖:这在文字砖里占大多数。在砖的平面印有“左”、“中”或“右”一个字,均为阳文,楷书,大多字外无边框,字体印于砖平面中间。但在遵化境内城墙上发现带有边框的“中”字砖,且字体较大,同为阳文楷书,印在砖的平面但稍靠一侧。
两字砖:目前发现的有“左前弊缺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五种。在迁西县大岭寨砖窑出土了一批烧制完成却未使用的“左三”长城砖。左三砖主要有四种类型:一,阴刻“左三”两字,楷书,字体小,字外有边框,印在砖的侧面;二,阴刻“左三”两字,楷书,字体较大,字外无边框,印在砖的平面;三,阳文“左三”两字,楷书,字体较大,无边框,印在砖的平面;四,在砖的侧面及平面均有“左三”两字。同在大岭寨村还发现“左一”、“左二”、“右一”及“右二”几类长城砖,现砌筑慧辩在村民房屋上。均为阴刻楷书,字体小且字外带有边框,与“左三”砖风格完全一致。

中国古代砖瓦工艺的发展进步在朝代变迁中如何体现?

战国时代的屋面已大量使用青瓦覆盖;板瓦、筒瓦森陆烂的坚实度和色泽,以及半圆形瓦当上所饰花纹,比之西周时期都有显著进步。砖的种类除装饰性质的条砖外,还有方砖和空心砖。秦汉两代的圆形瓦当,花纹疏朗而富于变化。铺地方砖和空心砖有许多是模印花纹的。从战国、西汉到东汉,墓室结构由梁式的空心砖逐渐发展为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木椁墓所不能解决的防腐和耐压问题。当时拱券除用普通此漏条砖外,还用特制的楔形砖和企口悉灶砖。发券的方法,或用单层券,或用双层与多层券。每层券上往往卧铺条砖一层,称为“伏”。这券和伏的相间的方法,为后来砖券与石券所普遍采用。不过这时砌砖的胶泥还未掺人石灰。在房屋建筑中砖材多用于台基和墁地,间有用于贴墙或用于墙壁加固的。

是个什么朝代的砖是个青砖?

青砖起源于西汉宣帝时期,被广泛应用从从东汉末年开始。常用于建坟墓,皇陵,城墙,还有长城。

  青砖是粘土烧制的,粘土是某些铝硅酸矿物长时间风化的产物,具有极强的粘性而得名。将粘土用水调和后制成砖坯,放在砖窑中煅烧(约1000℃)便制成砖。粘土中含有铁,烧制过程中信氏正完全氧滑悔化时生成三氧化二铁呈红色,即最常用的红砖;而如果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粘土中的铁不完全氧化而生成低价铁(FeO)则呈青色,即青砖。

  清砖,清朝的砖块核或包括青砖,或指清朝的青砖

相关专题: 朝代 是个

装修百科

装修热点

相关文章